复利: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区别
上一篇blog中分析了机器如果利用“高效能思维”来进行高效的学习。但即使是这样,机器的学习方法对人来说,也只是有一些借鉴。无法将这一套方法完美地应用于人的学习。区别在于“复得”。
网上有两个简单的公式形象地描述了“复利思维”:
1.01^365 = 37.78
0.99^365 = 0.026
并以此来鼓励人们上进,每天进步一点点,一年后结果惊人。正如Machine通过调整参数,每次向目标靠近一点点,经过成千上万次迭代后离目标越来越近(或者在目标附近处徘徊)。
看上去很励志,实际上只是一碗鸡汤。
公式是一维的,现实是多维的
上面的数学公式是一维的,对数字做的任何变化,一定是让数字变大或变小。但你今天学到的一个知识点,很难说它对你的目标有帮助、无帮助,甚至有可能是误导性的。
对于数字,可以很容易地让它改变,且分辨出是变大或者变小,并知识什么样的操作能让它变大/小。但现实中,除了了学习本身收益的不确定性,还有学习的开销,那些本可以用来休息、娱乐、陪伴家人的时间。你周末在家辛苦学习了一整天,知识上也许是进步了,与家人的感情上却疏远了,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?
ML可以量化,现实无法量化
ML的数据也是多维的,为什么可以学习呢?因为它把所有的维度量化并归一化到同一尺度下进行计算。但现实中,如何用数字去衡量一个周末的学习收益和感情损失?
数学是确定的,现实存在黑天鹅事件
在数学公式里,确定的输入会得到确定的输出。但在现实中,即使我真的把所有因素都量化了,并找到了一种能让学习收益最大的方法,并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学习了一整年。结果只是领导一句话,我就被从一个部门换到了另一个部门,原本被认为有收益的学习变得毫无价值。原本以为是技术上的积累,却变成了一堆无用的付出。(真事)
复利思维,每天进步一点点,难的不是“每天”,而是“你怎么知道你在做的事情是进步”?